偉人故里致初心 共話信仰踐使命

——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教師開展紅色文化學習及社會實踐活動

發(fā)布者:馬克思主義學院發(fā)布時間:2022-07-18瀏覽次數:628

714日至17日,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全體思政課教師到湖南花明樓、韶山、雙峰、衡山等地進行社會實踐考察和紅色革命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。傳承紅色基因,尋初心悟使命,汲取奮進精神力量。學校黨委書記林偉健教授全程指導,增城和云浮兩校區(qū)全體思政課教師參加。



大家首先參觀了湖南花明樓劉少奇故居,認真聆聽解說員講解領袖人物劉少奇一心向黨的革命事跡,并仔細觀看了陳列的圖片、歷史文獻和珍貴實物,感悟革命情懷。這是中華民族十分珍貴的紅色資源,這是一次實踐之行、信仰之、精神之行和初心之行。



韶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坐標韶峰巍巍,松柏青翠,偉人風范、永勵后人,紅色革命資源的傳承,需要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接續(xù)奮斗。在毛澤東廣場,教師們懷著極高的熱情緩步登上臺階毛澤東銅像敬獻花籃,并向偉人銅像鞠躬致敬。


 


 



在毛澤東故居,教師們懷著崇敬之情,瞻仰一件件文物、展陳,聆聽背景介紹在毛澤東紀念館生平展區(qū),大家面對一幅幅鮮活生動的歷史畫卷,認真看、仔細聽、細心問,深深沉浸在歷史的長河里感受偉人的不朽功績。一件打滿補丁的睡衣、一個永遠舍不得用的煙嘴、幾張淡淡泛黃的字條……平凡樸實的生活,映照著一位偉人的精神魅力。



通過參觀,直觀地感受到了毛主席青年時期的生活,真切地理解了毛主席為人民謀幸福、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。黨委書記林偉健教授說:“公者千秋,毛澤東同志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(yè)貢獻了全部智慧和力量,受到全國人民衷心愛戴?!?/span>



把信仰的力量,轉變?yōu)閷嵺`的力量。韶山之行的信仰感召,將內化到思政課教師們的心中,并外化到他們的行動上。走進韶山,教師們更能深刻理解感受到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必然性,進一步增強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、為黨和人民事業(yè)不懈奮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。



接著來到雙峰縣荷葉鎮(zhèn)曾國藩故居,了解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在工作人員的引領下,教師們參觀了歷史悠久的富厚堂,聽講解,品歷史,在富厚講堂坐下聽講座,教師們從中感受到曾國藩在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、立行及治軍、治國、治家、治學各方面獨樹一幟的思想,以及中國農村耕讀文化承傳的獨特魅力。


 

 


      


在去程和回程中大家熱情高漲唱紅歌,講故事,憶英烈,誦詩文,這是廣州華立科技職業(yè)學院的獨特車廂文化,一路上氣氛熱烈,大家收獲良多。參加此次學習考察活動的教師紛紛表示,能更深刻領悟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,以及紅色文化的發(fā)展脈搏與革命精神的當代傳承。



此次活動意義深遠。教師們紛紛表示,不僅親身感受了紅色文化熏陶,接受了一次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,同時增強了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,決心以飽滿的政治熱情、良好的精神狀態(tài),把社會實踐的成果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,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,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加鮮活,更貼近實際。



最后來到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陳列館,陳列分為星星之火、救亡圖存、游干搖籃、迎接黎明、群英薈萃和走進新時代六個部分。在這里將衡岳先輩的偉大革命精神具象化為一幅幅畫卷、一個個章節(jié),再次給教師們帶來精神洗禮。通過實物、圖片、視頻,運用互動場景、多媒體等多種形式,展示了建黨百年以來南岳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發(fā)生的重大歷史事件



馬克思主義學院執(zhí)行院長廖良初教授表示,本次湖南社會實踐考察活動、革命文化教育以及傳統(tǒng)文化學習是育人成果的一個縮影。近年來,馬克思主義學院不斷開辟實踐育人新方式、新渠道,鼓勵與支持開展實踐活動,不斷開拓自身的知識視野與歷史視野,將研究馬克思主義與實踐馬克思主義緊密結合起來,努力為國家與社會貢獻馬克思主義者的力量。

最后,學校黨委書記林偉健教授對此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肯定。林偉健教授強調全體思政課教師要以此次活動為新起點,繼承和發(fā)揚革命先輩血脈里紅色基因,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同時要積極發(fā)揚傳統(tǒng)文化精髓。以大思政格局為引領,帶動整個思政課教學,加強思政課的教學改革,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,推進廣州華立科技職業(yè)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發(fā)展??傊?/span>接受紅色教育,不忘來時的路,才能走向更光輝的未來,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,用黨的奮斗史鼓舞斗志,承繼老一輩革命者的豪情壯志,弘揚艱苦樸素的奮斗精神,鍥而不舍、久久為功,在實踐中砥礪前行,開辟新局。


 通訊員:李 敏

 排 版: 李 敏

 初 審:李新靈

 終 審:廖良初